发改工作
首页 发改工作

沿海开发两年,港城发展令人欣喜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发改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9-11 11:50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两周年,我市牢牢把握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主导、以城市为依托、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城乡统筹为取向”的沿海开发策略,在沿海开发上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兴起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元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两年增长一倍,一般预算收入在省内开始越位争先。

  发展战略定位提升  关注聚焦持续升温

  一个城市的战略定位,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前途命运。《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我市给予特别重视和关注,极大提升了连云港的战略定位,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两年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大批部省级领导相继来连视察调研,对我市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不仅如此,新闻媒体更是将聚光灯对准了我市。两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多次对我市进行采访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内外众多团组客商慕名前来洽谈投资,我市对各类发展资源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大港建设阔步迈进   驶入大航道大码头时代

  港口是连云港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沿海开发的龙头引擎。

  两年来,被誉为枢纽大港“生命线”的30万吨级深水航道开工建设并浚深至—17.3米,江苏最大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第六代集装箱码头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建成使用。

  东疏港、南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北疏港公路开工建设,疏港航道建成通航,金港湾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两翼港区加快建设,两年时间就走完其他城市建港历时十年的路程,其中赣榆港区将于明年实现开港,徐圩港区今年建成5万吨级航道、10万吨级码头,灌河港区拦门沙整治成效明显,“一体两翼”组合港框架全面拉开。

  两年来,新开辟内外贸航线18条,国际国内航线达60余条,月航班达300班次。去年港口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达到1.35亿吨和387万标箱,集装箱运量列全球港口第23位、全国港口第9位。

  重大项目快速突破 爆发式增长态势渐现

  两年来,我市依托港口、园区等组合优势,全力主攻重大项目,迎来了新一轮项目进驻的高峰。

  据了解,我市一举与央企签订了1500亿元的合作项目。两年累计引进1000万美元或1亿元以上项目350个,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内联到位资金810亿元。

  投资百亿的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建设,炼化一体化、精品钢基地等旗舰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支柱产业蓬勃兴起 大型临港工业快速壮大

  我市致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高端切入路径,一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手积极引办基地型临港基础产业。

  两年来,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28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87项、竣工212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两年翻一番,从2008年的9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41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76%,利税率保持全省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4家,省创新型企业达30家。大型临港工业快速壮大,产值占全市的45.2%,益海粮油、新海石化两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瓶颈制约逐一得到破解

  两年间,我市建成城市主轴花果山大道,连临高速和242、226省道实现分段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

  通榆河北延、新沭河整治、大浦河调尾、盐灌船闸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全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逐一得到有效破解。

  我市还完成徐连铁路电气化改造,连盐铁路建设顺利实施。民航机场国际候机厅、火车东站投入运营,开通至韩国首尔航线实现空港临时开放。

  特大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海滨城市韵味越来越足

  我市是江苏唯一有条件彰显海滨特色的城市。

  两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战略东进、拥抱大海”策略,加快建设“一心三极”海滨城市。大规模实施“填海造城”工程,规划面积58.8平方公里的连云新城新增抛填陆域1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成胜利湖景观、海州湾商务广场等重点项目。

  我市还大力推进东部城区改造,加快连岛度假区、中央商务区、山海景观轴等片区开发。积极推动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向主城区靠拢,加快建设孔望新城、科教创业园等城市节点,三极互动的特大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0万人。

  干部群众人心思进 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两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切看到了上级组织对我市的高度重视,亲身经历了城市正在发生的快速变化,深刻感受到了我市实现后发赶超的蓬勃希望。

  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能力水平、信心意志等方面的内在积极变化,正在为我市的全面跨越注入强劲的动力,成为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