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首页 政策文件

在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发改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7 11:5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胡祖才

201666

 

今天,我们在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召开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具体活动,也是我们计划召开的城镇化系列座谈会的其中一个。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城乡要素高效配置交流座谈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研讨会;68日,我们将在北京召开城市群发展座谈会。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龙港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创造了很多改革经验,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形态。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批示要求“眼睛不要只盯着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这次研讨会在龙港镇召开,本身就说明了这是一个改革创新的会议,意义重大。

刚才,两省一县九镇共12位同志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涵盖了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也兼顾了南方、北方各自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发言内容十分丰富,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也提出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委以及有关部门将认真进行研究,积极予以支持。特别是辜胜阻、李铁和丁元竹三位专家,从新生中小城市的培育、特大镇发展的重要性到需要重点突破的体制机制问题,都做了深刻的阐述和精彩的点评。参会媒体也做了互动,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这次的会议开得务实、高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会议发言的主要对象是特大镇,这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特大镇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特大镇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发展起来的,是民营经济聚集的地方,所以更具特色,也更具活力。特大镇是将来培育中小城市最重要的力量,我们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特别关注、重视特大镇发展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新生中小城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提出的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进特大镇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第一,深入推进特大镇体制机制创新。

特大镇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是伴随着体制机制创新成长起来的。各位的发言毫无例外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特大镇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和制约,也就是我们讲的“四个不匹配”,即形象的讲是“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特大镇的发展遇到了体制机制的瓶颈,这是显然易见、不可回避的。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持续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或者挖掘特大镇的发展潜力,为新生中小城市的培育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是要加大扩权强镇的力度。这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开展特大镇功能设置试点,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及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等为重点,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允许其按照相同人口规模城市市政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发展。各地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把部分县级管理权限赋予特大镇。当然,扩权强镇也要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开展。要在赋予特大镇经济发展权限的同时,重点深化城市管理的改革,因为现在城市管理中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今天发言的几个特大镇也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同时还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就是要找到现在最突出的瓶颈是什么,积极探索如何突破这些瓶颈。目标导向就是我们要朝着新生中小城市的目标。为什么要有目标导向?就是要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刚才李铁同志介绍西方国家中小城市的情况,我国中小城市的数量与国外有很大差距,我国城市的结构不合理,短板就在于中小城市太少。当然,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也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二是要加大配套改革的力度。特大镇体制机制创新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配套推进。例如户籍制度改革,特大镇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使外来人口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又如投融资体制改革,很多特大镇是主要靠市场力量发展起来的,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继续创新投融资机制。还有城乡一体化问题,我们在发展城镇的同时,绝对不能忘了农村,中小城镇比大城市更贴近农村,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要积极探索特大镇的新型设市模式。有条件的特大镇逐步演变为中小城市,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设市(设区)标准;另一方面,各地要大胆探索改市路径,创造新型设市模式。刚才,辜胜阻教授提出了“省辖县代管”的模式。特大镇改市要坚持有序推进,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为此,我们选择了温州市龙港镇和吉林的二道白河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这两个镇要敢于担当,大胆探索,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尽早实现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是要积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培育新生城市并不是简单的将特大镇改为市,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我们既要探索设市的具体路径、模式,更要探索新型城市管理的方法。方向应该是“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比如“大部门制”、购买服务等,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必将推动特大镇改市进程。

特大镇改市试点要有紧迫感。龙港镇发展壮大到现在,就是因为1984年苍南县委县政府顺应了发展大势和群众期盼,在龙港画了一个圈,将其设为镇,这个圈成就了今天的龙港镇。同样,如果我们今天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中小城市发展规律,在特大镇改市等方面取得突破,相信未来特大镇发展会有质的飞跃。

第二,要全面提升特大镇品质。

我国的特大镇已经具备了中小城市的特征,迫切需要提升完善特大镇的功能,着力补好短板。一是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要补公共服务的短板,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补短板,不然留不住人才。三是要补生态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镇,这也是特大镇的薄弱环节。要特别注重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国家将加大对特大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如专项建设基金将特大镇建设纳入支持范围,加快探索建立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等。

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城镇化从根本上讲是工业化带来的,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大镇之所以有活力、有特色,就是因为有特色产业,每一个特大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在新常态下,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大镇也要有紧迫感,必须要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地方代表在发言当中都提到,产业兴镇、产业兴市。城市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城镇也有兴衰,凡是衰落的都是产业衰落导致的。美国的底特律汽车产业遇到瓶颈,城市随之衰落。

因此,特大镇发展和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必须特别注重做强做优特色产业,让每一个增长点中都能够增加科技含量,增加群众获得感,提升城市、城镇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聚集人才,实现人才、产业、城市的良性互动,提高特大镇的发展质量,始终保持特大镇的活力。

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我们肩负重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希望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更多更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新生中小城市的培育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