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书写港城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绿色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本实现钢铁、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重点企业绿色制造全覆盖。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19家,市级近零碳工厂7家,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项目(一期工程)、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项目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连云港石化乙烯行业、乙二醇行业,虹港石化精对苯二甲酸(PTA)3个行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
绿色能源:积极推进“风光核储氢”一体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59.01万千瓦,同比增长58.16%。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通过国务院核准,建成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和气一号,年为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年可减少综合能耗约4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田湾核电7、8号机组加快建设,2027年投运后8台机组年发电量将超过700亿千瓦时,核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绿色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网,探索开展绿电就地消纳,高标准建设3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徐圩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专供模式初步形成,中核田湾等5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如期投运,储能规模居全省第三,市开发区10万千瓦、赣榆5万千瓦等新型储能项目纳入省电力规划。
绿色交通: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零碳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近零碳码头入选交通运输部零碳试点,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多式联运互联互通、打造“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示范通道获评全国首批降低物流成本优秀案例,连云港港纯电拖轮产业示范基地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绿色生态: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赣榆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创下“全国单笔最大单、淮河流域江苏第一单”的纪录,连云区海上云台山“生态交农文旅”融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入选全省第二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石梁河生态修复获评全国“十年回响·河湖之变”十大生动实例第一名并荣获水利部评选的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起到了积极示范效应。
绿色技术: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斯尔邦石化的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建成投产、工艺技术全球唯一。太阳雨集团空气能热泵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彰显了我市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硬核实力。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进入全面调试,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成为首家获得省科技厅每年单列专项支持的平台,深远海装备海上科学试验基础设施入选首批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