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工作
首页 发改工作

聚焦五个领域 奋力向海图强 全力构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8-13 09:29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关于构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目标要求,坚持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按照全年230项工作任务和序时进度安排方案,季度监测海洋经济重大事项、重点载体平台、重点项目等发展情况,海洋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聚焦机制建设,海洋经济统筹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度海洋经济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推进海洋经济重点任务,研究进一步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政策和“3620”引培工程实施方案,将涉海龙头企业引进和新建海洋经济产业园作为加分项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印发工作督查通报6期、简报7期、专报4期,在《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媒体宣传40余次。上半年,全市5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56%。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市海洋经济发展基金对外投资项目3个,发布2024年度海洋项目融资需求清单,上半年累计授信149.65亿元(放款16.15亿元)。推动赣榆农商行开发“渔船抵押贷款”、兴业银行连云港分行发放首笔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新增海洋经济签约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155.72亿元。四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上半年,全市累计获批建设项目用海1945.5公顷,完成公开挂牌出让31宗海域使用权,出让海域总面积9620公顷。

聚焦重点产业,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深蓝”号成为全球首例获得“三认证”的海上食品工厂,在南极捕捞磷虾超2.4万吨。赣榆海上牧渔城暨深海围栏项目开工建设,市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印发园区发展规划,编制预制菜产业图谱。赣榆水产苗种繁育和现代化养殖示范中心实现南海马北养的接力养殖和规模化繁育养殖。海洋新能源加速发展。全球最大的中核田湾滩涂光伏项目海上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田湾核电7、8号两台核电机组全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海洋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灌南港区国际船舶修理基地8.5万吨大型散货船“万铭公正”号顺利上水,6200吨LNG双燃料船顺利建造。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完工。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创新。康缘药业3款涉海中药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与江苏海洋大学共建省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澳新药业2款药物开展中试,与江苏海洋大学联合组建海洋药物研究院。海洋旅游业突破发展。连岛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韩轮渡客运业务常态化运营。秦山岛二期提升改造工程、连岛海上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加快推进,蔚蓝海岸国际酒店投入运营。海洋运输业持续壮大。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第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基本建成,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有序推进,上半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2亿吨、集装箱量310.7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6%、9.29%。海洋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打造5G海上平台,已实现沿海50公里内和主要岛屿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蓝宝星球货管家、云配货业务实现常态化运营。

聚焦科技创新,海洋产业载体功能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新增获批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南极磷虾高值化应用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涉海创新平台37家。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投入运行。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下水开展码头舾装,1500吨级中尺度试验船停靠我市开展系列实验。省远洋流体智能装卸装备中心创新设计了大尺度串并混联装卸臂。持续推动涉海成果转化。中船节能连云港分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超6520万元。江苏海洋大学获批“海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洋气象防灾减灾”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拟增硕士点已公示。省海创中心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自主研发原位芯片级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已投入生产。全力助推涉海科研合作。相关部门与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签订成果转移转化连云港中心协议,与中国矿业大学签订技术转移中心连云港分中心协议,组织涉海类企业产学研活动8个,形成产学研合作成果3个。

聚焦绿色发展,海洋生态涵养能力不断增强

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入海河流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一河一策”方案,建设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体系,开山岛大气站、水站和2个规模以上海水养殖尾水在线监测系统已建成。持续做好海洋生态修复。印发实施全市“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工作方案”,2023年共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2830万元(沿海三市最多)。赣榆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南北岸码头面及破损岸完成修复改造。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组建30多支公益净滩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爱心海滩”认领。连岛港口区、赣榆区海头镇沙滩段通过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评审。海头镇沙滩段、前三岛岛礁区、苏北浅滩徐圩段正在申报省级美丽海湾。

聚焦区位优势,海洋开放合作程度不断深化

高标准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内河航线基本实现苏鲁豫皖内河港口全覆盖,宿连航道连云港段加快推进,上合物流园、“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铁路专用线建成投用,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连宿高速公路加快实施。高质量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开通新沂经连云港至上海的“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通道。新开中东、柬埔寨等集装箱航线5条。上半年,“连申快航”完成6.43万标箱,增长47.24%;整车出口超30万台、增长36%、稳居全国前三;开行国际班列485列、增长26.6%;海河联运完成吞吐量1062.45万吨,增长15.72%;铁水联运完成43.8万标箱,增长4.3%。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创新。与霍尔果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建设霍尔果斯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口岸)、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与哈国铁路共建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签约并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与徐州陆港建立线上“蓝宝星球”全程物流平台,徐连、沪连合作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