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在数据归集规模、信息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数据归集方面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786.18万条,在库信息总量突破6.3亿条,覆盖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关事业单位及重点职业人群等各类市场主体。归集的信息种类更加丰富,涵盖“双公示”、5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缴费、社保缴纳、司法判决等28类关键信用数据,形成全面、动态的信用记录。
在信用信息应用方面
我市积极推动信用数据在政务服务、行业监管、金融信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在政务服务方面,构建高效的“审管联动”模式,应用信用信息畅通“审批—监管—反馈”机制,为企业加快办理审批事项,累计调用信用查询4016次,联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继续推行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在行业监管方面,构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有机结合的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为行业部门开展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提供大数据支撑;在金融支持方面,依托“信易贷”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信息共享,上半年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需求146.72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题。优化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评先评优、项目申报、政府补贴申请、事业单位评级、公职招录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为市县两级部门提供10.4万次的企业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深化信用数据在惠民便企、行业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