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图片新闻

数智深蓝绘海疆 港城扬帆展新姿 2025中国海博会江苏展区连云港板块亮点纷呈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1-01 11:45

10月28日,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首次以参展身份亮相的江苏展区成为焦点,而其中的连云港板块更是人气“爆棚”——陈列的花果山美猴王手办被小朋友们团团围住;工作人员正为观众分切新鲜的连云港产三文鱼,细腻的肉质、鲜美的口感让试吃区排起小长队;来自“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的水晶饰品吸引观众驻足观赏、轻声赞叹;海苔卷、即食紫菜、调味扇贝肉等连云港特色海产品零食让不少试吃嘉宾直呼“地道”;更具新意的是海洋塑料垃圾循环利用系列展品——用回收海洋塑料制成的雨伞、背包不仅设计时尚,触感也与普通产品无异,成为展区内兼具环保意义与实用性的“明星展品”。

640 (1).png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城市、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此次携硬核产业成果与特色发展方案亮相海博会,通过实景模型、数据可视化、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既展现了江苏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的坚实步伐,更向全球嘉宾打开了一扇了解其海洋经济发展的窗口,让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成为展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承载厚望 政策资源禀赋优越

“之前只知道连云港有花果山,今天看了展区才发现,这里不仅有山水美景,还有这么多国家级战略加持和产业平台,区位优势太突出了!”来自深圳的游客王先生在连云港展区参观后,忍不住向工作人员追问更多城市发展细节。王先生的感受,正是连云港政策资源禀赋的生动缩影——这座城市从区位、战略到载体、资源,处处彰显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从区位来看,连云港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陆域面积76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5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6.9万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663亿元。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城市、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这里不仅是“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更成功举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论坛等全国性、国际性重要活动,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战略机遇的叠加,更让连云港成为政策红利的“集聚地”。习近平总书记曾5次亲自见证连云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协议签署、启动运营与推进实施,并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如今,连云港更手握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级战略“砝码”,发展势能持续攀升。

在开放载体方面,连云港同样“底气十足”。拥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等高层次平台,12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管辖面积达803平方公里,另有4家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区、1家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及40家工业集中区,为各类项目投资落户提供了广阔空间。

资源禀赋的丰富性,更让连云港充满独特魅力。这里享有“世界水晶之都”“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拥有花果山、连岛两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55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91亿元。作为江苏省内唯一兼具山、海、岛、城的城市,连云港坐拥全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的花果山玉女峰、唯一基岩海岸线、最大海岛连岛及海州湾国家级渔场,形成“山为脊、海为脉、岛为珠”的立体生态格局,为文旅、渔业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创资源的汇聚,则为连云港发展注入“智慧动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填补国内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国家级濒海试验技术创新中心、康缘药业全国重点实验室相继落地;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构建多能级海上移动实验室体系,全国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从这里驶向深蓝。同时,连云港成立江苏省唯一的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累计建立涉海校企联盟580个、获批涉海省产学研合作项目210项,并与吉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28家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产业兴旺 发展动能持续强劲

“我们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今天看到这么多连云港本土企业将新材料创新应用至各行各业,真的很震撼!”来自浙江的企业家陈女士在连云港展区的特色产业板块前停留许久,“连云港在高端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超出预期,下一步计划带队去当地考察,寻求合作机会。”陈女士的关注,恰恰指向连云港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如今的连云港,已形成石化、医药、海洋、材料、能源等产业多点发力的格局,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石化产业的快速崛起,是连云港产业实力的“硬核证明”。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进入“收获期”: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化工产业集群稳步运营,丙烯腈、EVA、环氧乙烷年产量均达百万吨级,烯烃未来产能将突破千万吨级;2024年,连云港石化产业产值已达2300亿元,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医药产业的创新引领,更让连云港赢得“中国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美誉。这里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药用复合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获批一类创新药25个,数量居全国设区市第一。在海洋医药领域,连云港同样成果显著——4个海洋创新药物已获批上市,另有5款涉海药物正在研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集聚。

海洋产业的多点突破,彰显着连云港“向海而生”的发展特色。基本建成年产值近百亿的海州湾浅海海域综合渔业园区,拥有3个国家级中心渔港、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船实现江苏省远洋捕捞“从无到有”的突破,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成功交付;全球首套智能船用装卸臂、全国首个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投入使用,全球最大的旋筒风帆顺利启航,海洋装备、海洋养殖、远洋捕捞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特色产业的持续提升,更让连云港在细分领域占据“制高点”。中复神鹰研发的全球首个干喷湿纺技术制备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成功应用于桥梁建筑;盛邦新材的芳纶纤维成为海底光缆加强层和防护结构的核心材料;风电产业形成从叶片、塔架到发电机组的完整产业链;全国最大的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部分实现并网;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核能综合利用项目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获国家核准,待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交通物流的完善,更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连云港港作为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区、中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获批“十四五”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89个,开辟集装箱航线99条、海河联运航线14条,建成江苏省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2024年港口吞吐量达3.46亿吨、集装箱运量669万标箱,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依托花果山国际机场与连云港高铁站,1小时直达长三角、4小时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已形成——花果山国际机场航线通达国内外40多个城市,连云港高铁站2024年旅客到发总量达1666万人次。中欧班列更成为连云港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已布局5个过境口岸和6条班列线路,出口班列6天可到阿拉木图、12天可达伊斯坦布尔;2024年班列开行超900列,过境运量全国领先,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合作基地进出场集装箱达26.05万标箱,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完成换装量32.44万标箱;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获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024年完成物流量7431.1万吨,发运中吉乌班列928车。

亲商爱商 投资兴业环境优良

产业的兴旺、资源的富集,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护航”。在此次海博会的推介中,连云港“亲商爱商、重商富商”的理念贯穿始终,从政策支持到人才服务,从科创扶持到营商便利,全方位打造“投资兴业沃土”。

在政策支持方面,连云港精准聚焦主导产业——针对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制定专项支持政策,设立市海洋产业专项资金、市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为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做大做强。

科技创新方面,连云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设立3亿元科创基金,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型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和“独角兽”企业等,量身定制政策与资金支持方案,让创新主体“轻装上阵”。

招才引智方面,连云港推出“重磅”人才新政。实施3.0版人才政策及“花果山英才计划”,对创新类人才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综合资助,对创业类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同时完善“人才无忧保障”,给予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200万元购房券和36万元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人才住房、生活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营商环境方面,连云港持续优化服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全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全力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努力实现“签约即开办、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生产即准营”,让企业在连云港投资发展更省心、更舒心。

640.png

“风帆正劲,阔步前行。当前,连云港正抢抓多重战略机遇,以更优服务厚植创新土壤,激活高质量发展驱动强引擎。”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莉在2025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动情表示,“我们热忱希望更多朋友到连云港看看,真诚期待大家把好的项目投资到连云港,把先进的理念技术带到连云港,在促进连云港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赢,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次海博会上,连云港用丰富的展品、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体验,让“山海连云 西游胜境”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更展现了其迈向海洋强市的坚定决心。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活力,迎接全球投资者与创业者,共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