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252372/2011-00196 | 信息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委 | 发文日期: | 2011-12-06 |
文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 ||
内容概览: | 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0-2012年)为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细化2010~2012年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 ||
时效: |
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细化2010~2012年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及《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一)环境现状
1、水环境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78168.5万吨,占全省排放总量的15.4%。从污水构成看,生活污水排放量所占比重较高,占规划区域废水排放总量的64.2%。主要污染物中,生活污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占总量的80.4%、84.7%。
水环境质量现状。江苏沿海地区共设置水质监测断面174个,2008年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共计91个,占所有监测断面的52.3%;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共计128个,断面达标率为73.6%,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现状。江苏沿海地区县级以上集中供水除灌南县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外,其余均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取水水源有14处,供水水厂有20座。2008年监测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基本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整体良好。
2、空气环境
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共排放工业废气2344.6亿立方米,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9%。从废气构成看,燃烧废气排放量较大,占排放总量的75.0%。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主导地位,其次是烟尘和工业粉尘。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2008年江苏沿海城市主要污染物中,除盐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外,连云港和南通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可吸入颗粒物。
酸雨发生情况。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3.80~7.84之间。南通酸雨发生率最高,达49.1%,降雨的pH最小值为3.80;连云港次之,酸雨发生率为27.7%,pH最小值为4.72;盐城市未监测到酸雨。
3、海洋环境
主要入海河口环境质量现状。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26条主要入海河流河口水域水质介于Ⅱ类~劣Ⅴ类,水质类别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12个,占总数的46.2%,水质类别处于Ⅳ类、Ⅴ类、劣Ⅴ类的断面分别占总数的26.9%、7.7%和19.2%。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溶解氧和氨氮。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江苏沿海地区近岸海域分布有24个海水水质测点位,2008年海水水质介于一类~四类之间,有14个测点海水水质符合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的二类标准。14个主要近岸海域功能区,有12个达标,达标率85.7%,主要污染因子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
4、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现有6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1.9万公顷,其中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9.9%,在滩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种数量约占全国海岸带生物物种总数的1/10。
海洋生物资源。江苏近海海域已建和拟建海州湾、灌河口滨海湿地、海门蛎岈山牡蛎礁、蒋家沙、竹根沙泥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8个海洋特别保护区,18个增殖区。在北部海域、中部辐射沙洲和长江口北支海域分布有重要的渔业水域,其中,连云港海州湾渔场和南通吕四渔场为我国主要渔场,前三岛海区为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
生态防护林建设。江苏沿海地区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沿海岸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纵深防护林带建设正稳步推进,城镇环境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江苏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达15.5%。
(二)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受其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影响,江苏沿海地区承接的小化工、小印染等重污染项目较多,现有产业层次低,结构和布局趋同现象严重,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化工园区及化工集中区数量多、布局散,且入区项目规模小、污染重、治理难度大,60%左右为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项目,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
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环保投入不足,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大部分县城尚未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低,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现象普遍,造成一定程度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直接入河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农村环境质量。
上游客水加重区域污染负荷。连云港和盐城地处淮沂沭泗流域下游,承纳了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西部近30万平方公里的上游来水,不仅区域水环境质量受上游客水制约,饮用水源安全也存在隐患,同时承接上游大量污染物入海进一步加重了江苏近岸海域的污染负荷。
(三)制约因素
区域发展加重环保工作压力。江苏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密集,沿海地区滩涂大规模围垦和大规模风电建设将给环保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沿海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环保优先、协调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江苏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禀赋,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根本,以开展空间管制、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为重点,为江苏沿海开发构筑生态屏障和环保支撑,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绿色化、生态化转型,构建两型社会。
坚持环保优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生态保护措施,科学、依法、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项目引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坚持海陆联动,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统筹考虑陆域海域资源状况,全面推进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利用陆海环境容量,切实保护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二)发展目标
在保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确保生态安全。到2012年,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水平有较大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近海海域等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有所提高,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省控制要求,有效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三)目标指标
根据江苏沿海开发的要求,结合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污染防治四大类19项主要目标指标。
表1 主要目标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现状 |
2012年 |
|
环境质量 指标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95 |
100 |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73.6 |
75 |
|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85.7 |
90 |
|
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天数的比重 |
% |
87.4 |
89 |
|
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
/ |
84.5 |
85 |
|
生态环境 建设指标 |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9.4 |
11 |
林木覆盖率 |
% |
15.5 |
21 |
|
地下水超采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13.6 |
10 |
|
循环经济 指标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77 |
0.64 |
单位GDP水耗 |
立方米/万元 |
388 |
320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85 |
88 |
|
污染防治 指标 |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千克/万元 |
3.9 |
3 |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
千克/万元 |
3.1 |
2.5 |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45 |
85 |
|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35 |
65 |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57 |
90 |
|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
kg/hm2 |
525 |
400 |
|
农药施用强度(折百) |
kg/hm2 |
4.3 |
3.4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59 |
80 |
|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
% |
60 |
80 |
|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
% |
2.5 |
3.0 |
(一)生态保护
1、主要任务
严格生态空间管制,建立12类105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2、重点措施
(1)严格保障生态用地
严格保护林地、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用地。新匡围的土地资源,其生态用地比例总体上大于20%。
(2)切实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对特别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实施禁止开发,对较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实施限制性开发。组织实施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盐城湿地保护亚行贷款项目,力争到2012年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和较强示范作用的保护区。科学优化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沿海开发重要节点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制定并实施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等重点海域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加大渔业资源人工放流、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实验示范区建设力度。
(3)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和外来有害物种防治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建设珍禽物种保护场所,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到2012年,所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管理制度,开展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工作,防止物种流失和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防止物种单一化。
(二)生态建设
1、主要任务
构建以滩涂湿地、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的两纵六横多节点生态网络,建立形成覆盖城市的绿色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切实加强重要湿地保护,科学确定滩涂围垦规模和范围。
2、重点措施
(1)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物种传输通道,以滩涂湿地、水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构建两纵六横多节点的生态廊道网络。两纵为沿海湿地保育、新通扬河-泰东河-通榆河(含北延)水源保护生态廊道,六横为石梁河水库-新沭河-临洪河口水源涵养、新沂河行洪排水、淮河入海水道行洪排水、大纵湖-蟒蛇河-新洋港物种传输、里下河湿地-海安老坝港滩涂保护区、长江口北支生态廊道,节点主要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口北支湿地保护区、石梁河水库、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大纵湖风景名胜区、九龙口风景名胜区、临洪河湿地、马家荡湿地、塔山水源涵养区、大夹山与怀仁山生态公益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抓好海岸基干林带、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快村庄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和城镇绿化步伐,形成覆盖城市的绿色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在新海堤、老海堤、黄河故道和苏北灌溉总渠两侧营造绿色屏障,在两纵三横铁路、三纵六横公路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在通榆河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在重要开发节点、临港产业园等周边形成绿化隔离带。
(3)切实加强重要湿地保护
2012年前编制完成沿海地区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湿地保护示范基地。建立黄河故道、长江口北支湿地等重要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临洪河等重要入海河口湿地和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里下河等内陆湖荡湿地、长江沿岸湿地、以及潮间带、潮下带湿地的保护。
(4)加强新围垦滩涂的生态建设
依法开展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淤涨、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分析论证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避让重要的珍禽栖息地和觅食地,科学确定滩涂围垦规模和范围。积极探索高效、节约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应分别控制在60%、20%和20%左右。
(三)饮用水源保障
1、主要任务
加快区域供水规划实施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蔷薇河、通榆河、蟒蛇河、泰东河、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新通扬运河、通启运河、海门河、十八匡河、如海运河、九圩港、通吕运河等13条清水通道的管理,积极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满足沿海开发及生态补水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2、重点措施
(1)加快区域供水网络建设
增加引江调水水源,扩大东引北送能力,实现三线输水、三区供水的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在继续完善和扩大南水北调、江水东引供水线的同时,新辟临海引江供水线,向辐射沙洲滩涂集中开发区供水。建设向港口、港城、临港工业区和滩涂围填区的供水系统。通过延伸疏浚通榆河至沿海的骨干河道或利用疏港航道形成供水支线,适应港区港城和工业园区、滩涂资源开发的供水需求。新建沿海平原水库,改善港区港城和工业园区的供水条件,增加备用水源,同时改善水生态环境。
(2)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
建立相邻地区互为备用饮用水源地机制,大、中型城市规划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水源地。积极推进南通市如海引江、启海、通如东中西三线区域供水工程,2012年底盐城和连云港所辖县、市全部建成备用水源地。
(3)加强清水通道环境保护
组织编制沿海地区蔷薇河、通榆河、蟒蛇河等13条清水通道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加强清水通道的环境管理。建设沿岸生态隔离带,强化沿岸现有排污口整治,关停、改造、搬迁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事业单位,禁止审批新上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项目,加强沿岸集镇、居民集中点生活污水处理及农业面源控制。为保证淮沭新河向连云港安全稳定供水,2010年开工建设新沂河尾水通道工程,完善蔷薇河送清水布局。
(4)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
进一步调整优化取水口设置,限期调整不符合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区域供水规划的取水口。依法严格执行违法违规企业排污口关停、垃圾清运处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到2010年,所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备用、应急)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
(5)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预警体系
实行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结果公报制度,到2012年,所有日供水万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点污染源要逐一建立应急预案,建立环保、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饮用水安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建立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
(四)污染防治
1、主要任务
加快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到2012年,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控制在2010年的水平,提高环境支撑能力。
2、重点措施
(1)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坚持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工艺与废水性质相适应,确保接管废水满足接管标准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企业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到2012年,所有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25%以上;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0万吨/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网长度300公里;重点建制镇及蔷薇河、通榆河及其北延段沿线所有乡镇均建成污水处理厂。
加快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中心及其配套供热管网建设,2012年底前已建有集中供热中心的开发区必须完成配套供热管网建设,拆除现有各类供热锅炉,入区企业集中供热率达到100%。对于暂时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开发区,应加快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先期入区企业应严格控制能源结构,必须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低硫燃料油(含硫量应低于0.3%)等清洁能源实施临时供热,不得自建燃煤锅炉。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加快盐城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到2012年,危险固废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城镇垃圾收运体系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到2012年,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0座以上,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500吨/日。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建设,到2012年,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2)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严控两高一资行业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项目必须进入与产业定位相符合的开发区,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引进,将单位GDP的能耗、水耗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防止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从严审批新建与扩建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现有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提出需要关、停、并、转、迁的产品和企业名录,鼓励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升级换代。
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所有进区项目应与其产业定位及环保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清理整顿现有化工集中区,停止审查新增化工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停止审批化工集中区以外的化工项目。对出现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园区(集中区),强制实行回顾性评价,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到2012年,取消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乡镇工业集中区。
加强环境监管和技术改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到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对多次偷排超标废水、废气的环境违法企业,坚决采取关停措施。
统筹港口、产业、城镇等发展,合理布局重大产业发展基地,在石化、钢铁、核电等产业基地周边预留一定的环境安全距离,避免港城互扰,工业与居住混杂等现象的发生。对鼓励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提高项目环保审批效率。
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导向性作用,积极开展江苏沿海地区重要开发节点、主要港区和重点行业的规划环评工作,积极做好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和江苏省风力发电建设规划环评工作。
(3)加强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12年,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65%和40%。制订实施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和消除黑臭计划,逐步恢复内河生态和景观功能,到2012年,基本消除城市和县城主要河道黑臭,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90%和80%。加强环保和公安部门的配合,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国Ⅲ标准,对达不到排放限值的机动车不予通过年检,切实有效地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
加强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到2012年基本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镇收集、县暂存、专业单位安全处置的农村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体系。按照先试点后选择、先示范后推广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广微动力、少管网、易管理、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到2012年,完成所有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的疏浚工作。到2012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不使用粪肥地区通过建设生态户厕,接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标排放。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深施、分段施肥等科学施肥技35%以上,每公顷化肥(折纯)施用强度小于400千克。积极实施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有效减少氮磷向周边水体的迁移。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到2012年,每公顷农药(折百)使用强度小于3.4千克。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三品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到2012年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占总面积的35%以上。鼓励利用秸秆生物质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发展生物质能,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扶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包装材料等产品生产和秸秆编织业;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饲料;支持发展以秸秆为基础的食用菌生产。加大秸秆禁烧执法力度,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和将秸秆弃置于河道、湖泊、水库、沟渠等水体。到2012年,沿海三市建立10个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强废农膜的回收利用,大力推广使用自分解农膜,到2010年,废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编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科学划分禁养、控养、适养区域,实施集约化养殖,并分别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和措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排污申报制度,对2001年以后新改扩建、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责令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禁止养殖废水直接向水体排放,积极推广生物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模式和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全面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有机肥生产、废(尾)水净化处理回用等工程建设。到2012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强化水产污染防治,结合水产养殖品种,严格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规模、品种,调整沿海水产养殖结构和布局,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减少残饵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及时做好养殖海区的水质监测和海区净化工作。到2012年,沿海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60%。
(5)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加大现有污染源整治削减力度,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求。加大重大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点供扶持力度,点供指标在全省范围内调剂解决。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到2012年江苏沿海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控制在2010年的水平。
(6)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抓紧制定和实施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切实加强入境控制断面和入海河口断面水质监测,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在2009年底前编制完成灌河等12条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在2012年前编制完成其他23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入海(含入海河流、尾水通道)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
加强对新沂河、淮河入海水道等尾水通道的环境管理。建立上下游组织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跨界水质目标考核,及与上游省市环境资源补偿政策的试点,形成协调配合、联防联控的局面。制定和实施近岸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开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到2012年,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
所有港口、码头等涉海工程必须建设油类、化学品、垃圾、生活污水回收、转运设施,完善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各类航运船舶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要达标排放,逐步实现运输船舶油类污染物零排放,禁止所有船舶在海域内投弃船舶垃圾。制定港口船舶溢油、有毒化学品等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影响。
按照倾倒区选划技术要求尽快完成8个倾倒区选划工作,制定倾倒区监测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统筹沿海开发各产业节点、港口和航道对海洋倾倒区的需求,选择环境和容量条件较好的海区,开展新增海洋倾倒区的前期研究和论证,组织制定海洋倾倒区的中长期规划。
科学调整海洋功能区划,优化配置入海河口和近海海域排污区域及规模,严格控制沿海排污口设置,加快连云港徐圩片区、盐城滨海港、南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南通经济开发区等尾水深海排放工程的建设。
(7)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污染物减排计划,控制增量,调整存量,确保完成减排任务。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物资,加快节水、节能等设施的建设,积极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在全省率先建成低碳经济示范区,至2012年盐城、南通各建成1个低碳经济示范产业园。到2012年,单位GDP能耗降至0.64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降至320立方米/万元。
全面推行污染行业及清水通道沿线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到2012年,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培养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到2012年,力争建成1~2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五)环保监管
1、主要任务
加快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和宣教现代化建设,重点提升饮用水源、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应急能力。
2、重点措施
(1)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下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体系和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体系,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到2012年,建设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分中心,加强实验室装备能力配备,增加人员编制,建设3~5个近岸海域环境自动监测子站,建设3个海洋环境生态定位观测站,并建设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建成3~5个生态监测站,建设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和主要入海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所有监测站实现数据联网共享。建设2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哨,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2)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开展重点企业、化工园区和港口的环境风险评估,编制污染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平台。重点加强对田湾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监督,对田湾核电站实施严密的在线连续监测和定期监督监测。
(3)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管理网络,充实环保队伍力量。全面实施市辖区、开发区环保机构派出,并在有条件的县(市)划片设立乡镇环保分局。加大环保、农业、水利、海洋、国土资源和林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一)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和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等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综合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从源头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各市、县(市)要认真组织和实施该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区域环境合作
建立和完善沿海地区内部各行政区以及与徐州、淮安、泰州、宿迁等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合作协调机制,实行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和重大环境问题通报制度,建立区域环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探索跨区域环境污染的补偿机制,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建设,共同提高区域环境保护水平和环境质量。
(三)创新环保投融资体制
加大政府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基础性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确保公共财政对环保的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的收费标准,推进市场化运作,以BOT、TOT等多种形式拓展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继续推广采用社会化运营的模式,实现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制定有利于环保的收费政策,加快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研究、试行主要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排污指标初始分配的有偿使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上下游地区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
(四)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建立和完善适应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和制度政策体系,力争2012年前出台江苏沿海地区环境保护条例。改革环保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应急、辐射、宣教、信息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强固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控能力和水平,建立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环境风险与安全评估制度及水污染预警制度,完善环境应急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能力。
(五)促进环保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普及环境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实施政府环境行为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和公众听证制度,使公众充分享有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议事权,积极参与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环保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各个层面的能动性,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六)加强科技协作与攻关
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多、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组织跨部门、跨地域、跨学科的环境科技协作和攻关,积极开展入海河道污染风险评估与防范、入海口湿地净化系统和陆源污染控制研究,重点加快入海河口及近海海域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技术攻关,为沿海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际环保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沿海开发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序号 |
工程类别 |
具体工程名称 |
建设内容 |
工程效果 |
投资概算(万元) |
预计完成时间 |
责任单位 |
一、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 |
|||||||
1 |
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 |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工程 |
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科研监测设施及实验室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基地建设 |
建成国家级示范保护区 |
35000 |
2012 |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保护区建设工程 |
按照功能区划分进行生态保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并增加科研设施,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
建成国家级示范保护区 |
22870 |
2012 |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
盐城九龙口风景名胜区生态建设工程 |
减少围网养殖面积,退养还湖530公顷;整治疏浚9条河道,共13.5公里,清淤85.14万方;补植香蒲、芦苇等 |
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
5500 |
2012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2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连云港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 |
分期投放5个人工鱼礁群(合计空方5万);建设增殖放流实验示范区,并对环境与生态效应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和定期评估 |
大幅增加海洋资源种类和资源量,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
6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3 |
绿化建设 |
*盐城市化工集中区周边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 |
在响水、滨海、阜宁澳洋、建湖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大丰沿海化工集中区、东台头灶化工集中区及射阳染整工业园区周边建设隔离林带 |
达到环评批复要求,增强化工园区周边地区的环境安全性 |
15000 |
2012 |
大丰市、东台市、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建湖县、阜宁县人民政府 |
盐城经济开发区绿色屏障、绿色通道工程 |
通榆河河道两侧500米和区内道路两侧20~30米范围内营造绿化带 |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城市绿化率 |
41000 |
2012 |
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
南通市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亮点工程 |
在江堤内侧营造宽50米的江堤绿色长廊;在一道海堤内侧,营造宽100米以上的绿色屏障;在二道海堤两侧营造宽50-100米的防护林带;实施沿江、沿海涵闸的绿化;新建城市森林及绿地2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实施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绿色通道建设,总规模8万亩,其中:国、省道两侧造林4万亩,铁路两侧造林1万亩,县乡道路两侧造林3万亩 |
加强减灾抗灾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城市绿化率,美化人居环境,森林覆盖率增加0.67个百分点 |
125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沿海海岸基干林带及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
在新老海堤两侧或临海一面坡。分别淤泥质海岸、沙质海岸和基岩海岸,营建负荷国家有关标准宽度要求和乔、灌、草相结合的高标准国家特殊保护基干林带;开展以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为主体内容的纵深防护林建设 |
457160 |
2012 |
江苏省林业局、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人民政府 |
|||
4 |
生态修复 |
盐城市亭湖区、开发区乡村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 |
在亭湖区新民村、光荣村、南映村、盐湾村、袁庄村、龙桥村、庆丰村、民盟村等10个乡村,开发区东滩村、南舍村开展水环境恢复畅通工程,实施河(沟)坡退耕还林(草) |
维系生态平衡 |
7500 |
2012 |
亭湖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二、入海河流整治与海洋环境保护工程 |
|||||||
1 |
尾水通道建设工程 |
*东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管道输送工程 |
建设东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输送管道61.13公里,沿线设增压泵站13座 |
改善东海县河流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源地 |
15000 |
2010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南通达标尾水排海工程 |
建设15万吨/天南通达标尾水排海工程 |
改善长江及内河水环境质量 |
125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2 |
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 |
连云港市蔷薇河、排淡河、青口河、龙王河和灌河整治工程 |
清除淤泥,畅通水系,实施河坡等生态工程 |
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 |
12000 |
2010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东台市何垛河-川东港入海河道整治工程 |
清除淤泥,畅通水系;实施河坡退耕还林(草)、种植水生植物等生态工程 |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
5000 |
2012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3 |
近海海域污染防治 |
连云港东亚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亚海项目,对175公里海岸线,400万亩浅海域进行治理,控制排海污染物总量 |
加速地方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
6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三、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 |
|||||||
1 |
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 |
连云港蔷薇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开展59公里河道疏浚及沿河景观绿化工程,拆迁安置沿线居民点 |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115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小塔山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 |
客水污染及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涵养区建设,取水口上移,水质净化 |
保障饮水安全,提高饮用水质量 |
1200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连云港市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 |
对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现有供水系统进行改造,新增10万吨/天供水能力,并在现有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增加臭氧-BAC(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
对供水深度处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
40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灌南县北六塘河饮用水保护工程 |
沿岸建立生态隔离带,沿岸排污口整治 |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5000 |
2012 |
灌南县人民政府 |
||
*盐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综合整治工程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内平交河口建涵闸,取消一、二级保护内围网养殖和家禽养殖场点80个,封闭沿线排污口,全面实施水面保洁和淤泥清除措施 |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60000 |
2012 |
盐城市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市开发区管委会 |
||
东台市经济开发区地面水系整治工程 |
出水口由通榆河改建至串场河 |
保护通榆河水质 |
1500 |
2010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区域供水水源地排污口综合整治工程 |
重点保护狼山水厂、洪港水厂、长青沙区域供水水源地;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如皋长青沙北汊如皋港污水处理厂排口下移工程;南通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移工程 |
全面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 |
31000 |
2010~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启东永阳水厂水源地保护工程 |
实施启东永阳地面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3000米河岸护坡工程,开展保护区内环境整治 |
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450 |
2010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2 |
备用(应急)水源地建设 |
东海县横沟水库备用水源取水工程 |
建设17公里管线,泵房一座、机电设备安装、在线检测、电气自动化、供电线路 |
作为东海县饮用水应急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
4748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灌云县古泊善后河备用水源综合整治工程 |
实施河道疏浚、水质保证、沿河景观绿化等工程 |
作为灌云县备用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
50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如东县应急地下水源工程 |
如东县建50口深井作为应急地下水源 |
作为如东县备用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
3000 |
2012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市区及县城备用(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 |
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标准建设、实施100万吨/天备用水源地工程 |
提供应急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
13000 |
2010 |
盐城市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 |
||
3 |
清水通道沿岸排污口整治 |
盐城清水通道沿线排污口整治工程 |
关闭通榆河、蟒蛇河、射阳河沿线200个排污口 |
保障清水通道水质安全 |
10000 |
2012 |
盐城市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 |
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
1 |
工业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连云港市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连云港新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50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及其配套管网、泵站;海州洪门开发区污水接入万联物流园区污水管网泵站;板桥工业园区建设2.4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污水泵站及管网 |
年削减COD3470吨 |
135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赣榆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柘汪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 |
年削减COD4120吨 |
13000 |
2010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东海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岗埠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铺设污水管网26公里;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东海经济开发区新建污水主干管网8公里,新建污水检查井160座 |
年削减COD3212吨 |
8100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
灌云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燕尾港)污水处理厂扩建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铺设管道100公里 |
年削减COD8176吨 |
235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灌南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连云港(堆沟港)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1万吨/日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管网和泵站建设, |
年削减COD2730吨 |
6000 |
2012 |
灌南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盐城市河东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盐城市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4.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30公里;亭湖新区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5公里 |
年消减COD5000吨 |
64000 |
2012 |
盐城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亭湖区人民政府 |
||
*大丰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大丰港海港新城综合污水处理厂建设1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6000吨 |
42000 |
2012 |
大丰市人民政府 |
||
响水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响水开发区、化工园区污水配套建设污水管网70公里 |
3000 |
2011 |
响水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滨海县经济开发区污水配套建设污水管网70公里 |
年削减COD5000吨 |
25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建湖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建湖县经济开发区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17.9公里 |
工业废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年削减COD1200吨 |
10001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东台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东台市清源污水处理厂1.2万吨/日扩建工程;东台市沿海污水处理厂建设3.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管网50公里 |
年消减COD5000吨 |
32000 |
2010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阜宁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阜宁县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阜宁县东益经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消减COD4000吨 |
11500 |
2011 |
阜宁县人民政府 |
||
射阳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射阳县新港污水处理厂建设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41公里;射阳县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5000吨 |
19000 |
2012 |
射阳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南通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0.3万吨/日处理能力,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5万吨/日处理能力;港闸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7.5万吨/日处理能力;观音山污水处理厂建设4.8万吨/日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21000吨 |
56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海安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海安方圆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南通祥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3600吨 |
6000 |
2010 |
海安县人民政府 |
||
如皋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如皋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
10000 |
2012 |
如皋市人民政府 |
||
通州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通州大桥产业科技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通州滨海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2600吨 |
17600 |
2011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启东市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滨海园区建设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建设污水管网60公里;船舶园区建设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建设污水管网50公里;吕四经济开发区建设8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建设污水管网30公里 |
年削减COD12000吨 |
93000 |
2012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如东县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洋口化工园区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东安科技园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如东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2万吨/日及其45公里配套管网建设 |
年削减COD14000吨 |
47500 |
2012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2 |
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连云港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连云港南城污水处理厂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准,并配套艰涩污水管网15公里;墟沟地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开发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猴嘴地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新浦东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
年削减COD2190吨 |
8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赣榆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赣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6公里 |
年削减COD2190吨 |
870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东海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东海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新建污水提升泵站一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0公里 |
年削减COD2190吨 |
7500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
灌南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灌南县(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1.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0公里 |
年削减COD1642吨 |
7500 |
2010 |
灌南县人民政府 |
||
灌云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灌云县海滨新城生活污水厂铺设DN200-DN500污水管21.2公里,建设泵站两座 |
实现区域污水集中处理 |
40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盐城市河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93.39公里 |
年削减COD2000吨 |
24088 |
2011 |
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
阜宁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施庄、新沟镇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
4000 |
2012 |
阜宁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滨海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滨海县滨海港镇污水处理厂建设50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年削减COD7500吨 |
400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东台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东台市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东台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45.46公里 |
年消减COD4000吨 |
30000 |
2010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建湖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建湖县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1.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网23公里 |
年削减COD1500吨 |
5018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射阳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射阳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2.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2500吨 |
10000 |
2012 |
射阳县人民政府 |
||
大丰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大丰市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1.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
年削减COD1500吨 |
20000 |
2012 |
大丰市人民政府 |
||
*盐城市清水通道(蟒蛇河、射阳河、通榆河)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建设时堰镇、溱东镇、刘庄镇、草堰镇、白驹镇、海通镇、千秋镇、通洋镇、新沟镇、施庄镇、通榆镇、上冈镇、龙冈镇、大纵湖镇、义丰镇、秦南镇、步凤镇、便仓镇等16个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伍佑镇15公里配套管网 |
年消减COD6000吨 |
40000 |
2012 |
东台市、大丰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县、滨海县、射阳县、阜宁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南通市污水处理厂建设10万吨/日处理能力;新建污水管网900公里,并配套建设污水泵站 |
年削减COD10000吨,主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市雨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8%以上 |
149000 |
2010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海安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海安县李堡镇、曲塘镇、孙庄镇、白甸镇、墩头镇、雅周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2.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铺设管网22.73公里 |
年削减COD2160吨 |
11500 |
2010 |
海安县人民政府 |
||
如皋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如城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管网40公里,长江镇如皋港区污水管网新建干网50公里 |
18000 |
2012 |
如皋市人民政府 |
|||
通州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通州区金沙镇扩建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0公里;新建石港、平潮2个污水处理厂,二甲、十总、兴仁等11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7万吨,收集管网240公里 |
年削减COD7600吨 |
53100 |
2011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启东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
启东城市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及3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滨江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及35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
年削减COD2000吨 |
35000 |
2012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3 |
区域中水回用工程 |
盐城市区域中水回用工程 |
建设8个中水回用工程,包括盐城市河东污水处理厂回用2000吨/天,东台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回用2000吨/天,大丰中水回用工程2000吨/天,阜宁县污水处理厂2000吨/天,射阳县污水处理厂2000吨/天,响水县污水处理厂2000吨/天,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2000吨/天,滨海县污水处理厂2000吨/天 |
中水回用1.6万吨/天 |
45000 |
2012 |
东台市、大丰市、阜宁县、射阳县、响水县、滨海县、亭湖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4 |
区域集中供热 |
滨海县森达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 |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50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 |
2×130T/h热电联产项目 |
12000 |
2012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如皋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 |
新建3×75T/h的热电联产项目 |
15000 |
2010 |
如皋市人民政府 |
|||
5 |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 |
连云港市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连云港晨兴环保热电厂) |
3台日处理300吨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配一台12MW和一台6MW抽凝式汽轮机组,发电1亿度/年,供热35万吨/年 |
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
24000 |
2010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连云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 |
卫生填埋场一座,占地300亩 |
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12000 |
2011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东海县裕銮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垃圾收运体系 |
东海县城区及各乡镇建设与垃圾卫生填埋配套的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套用房、收运车辆、收运器具等 |
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12840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
灌云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改造 |
建设日处理48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生产生物肥料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3500 |
2010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灌云县马河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
灌云县城南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120亩,日处理垃圾330吨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848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
建设400吨/日垃圾填埋场 |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10000 |
2010 |
盐城市人民政府 |
||
盐城大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Ⅱ期扩能工程 |
建设3号炉及配套设施,日新增处理垃圾400吨 |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3000 |
2012 |
盐都区人民政府 |
||
东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 |
建设500吨/天垃圾分选、发酵、制肥车间 |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6000 |
2012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建湖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项目 |
新建压缩式日处埋300吨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中转站15座,购置密封式垃圾运输车20辆,新建200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1个 |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7500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天场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
建设200吨/日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5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海安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
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7座,购置密封式垃圾运输车32辆及其它配套收运设备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3800 |
2011 |
海安县人民政府 |
||
如东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
建设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8处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400 |
2010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通州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
建设9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6000 |
2010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海门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
为城区及各乡镇,城区和各乡镇建设配套的中转站及中转设备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5000 |
2011 |
海门市人民政府 |
||
海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海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改造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24000 |
2012 |
海安县人民政府 |
||
如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新建如东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25000 |
2012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6 |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 |
*连云港固废焚烧处置中心搬迁技改项目 |
将连云港固废焚烧处置中心由现有大浦工业区搬迁至灌云临港产业区,并将建设规模由现有6000吨扩建至9000吨,其中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为6000吨/年,医疗废物处理能力3000吨/年 |
改善城区环境,实现危险固废的无害化焚烧处置 |
7000 |
2010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连云港市危险安全填埋处置中心 |
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场一座,服务期限10~15年 |
实现危险固废的安全填埋无害化处置 |
15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医疗废弃物处置工程 |
建设2个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工程,盐城市区1个年处理1000t,射阳县1个年处理1000t |
实现危险固废的安全填埋无害化处置 |
6000 |
2012 |
盐城市、射阳县人民政府 |
||
响水县危险废物处置工程 |
响水宇新固废处置中心建设8500吨/年危废和500吨/年医疗废物的处理能力,危废填埋场10万立方米 |
实现危险固废的安全无害化处置 |
35000 |
2010 |
响水县人民政府 |
||
建湖县含铅废旧电池(电瓶)综合利用工程 |
含铅废旧电池(电瓶)去壳粉碎经固相电解提纯合金铅,外壳还原成新壳,其他废弃物作为航虹牌电池填充物,设置收购联系点21个,年处理废旧电池2000吨 |
控制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 |
2800 |
2011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 |
建设3个工程(滨海县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点危废5500吨/年,医疗废物500吨/年;澳洋工业园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一期)处置危险废物9000吨/年、污泥20000吨/年、医疗废物500吨/年;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处理项目危废8500吨/年,医疗废物500吨/年 |
实现危险固废的安全无害化处置 |
15000 |
2012 |
滨海县、阜宁县、大丰市人民政府 |
||
*新建南通市洋口工业固废综合填埋场 |
新建南通市洋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综合填埋场 |
36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7 |
污泥安全处置工程 |
盐城市污泥安全处置工程 |
建设5个污泥安全处置工程,包括东台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200吨/天,射阳县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污泥处置场50吨/天,大丰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中心100吨/天,盐城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一期工程1.8万吨/年 |
污泥安全处置 |
8500 |
2012 |
盐城市、东台市、射阳县、大丰市人民政府 |
南通市钢丝绳行业废酸污泥资源化处理中心建设 |
设废酸和回收酸贮存系统、废酸过滤系统、废酸膜分离回收系统、酸性残液处理系统,年处理废酸3万吨;利用回转窑工艺,提炼钢丝绳污泥中的铅和锌,焚烧后的窑渣作为钢厂原料,,年处理污泥3.5万吨(含水率80%) |
实现污泥的再利用、再循环和重金属的零排放 |
25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市污泥安全处置工程 |
建设7个污泥安全处置工程,包括如皋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120吨/天,如东洋口化工开发区蚯蚓养殖污泥处理工程3000吨/年,如东东安科技园区污泥堆肥工程项目6000吨/年,通州区滨海新区污泥处置工程500吨/天,海门市鑫源电厂及大千热电公司污泥掺烧工程,启东市大唐电厂及启东热电公司污泥掺烧工程,南通观音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及南通美亚热电有限公司污泥掺烧工程13万吨/年 |
污泥安全处置 |
16800 |
2012 |
南通市、如皋市、如东县、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人民政府 |
||
五、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控制工程 |
|||||||
1 |
重点企业关停并转迁工程 |
盐城市重点企业关停并转迁工程 |
盐都区绿叶化工厂、亭湖区黄海化工厂、东台市绿源化工有限公司、东台市东龙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久兴纸业有限公司、建湖新鑫化工厂、江苏双马电镀中心等97家企业关停并转迁 |
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
221320 |
2012 |
盐城市、东台市、盐都区、亭湖区、建湖县、滨海县人民政府 |
亭湖区非化工类企业退城进区工程 |
江苏威特集团、江苏伯乐达集团等8家非化工类企业退出城市,搬入盐城市亭湖经济开发区 |
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
120000 |
2010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农药生产线整体搬迁项目 |
由大浦工业区搬迁到灌南(堆沟港)化学工业园 |
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
19800 |
2010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通州区重污染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迁工程 |
南通禾润化工有限公司搬迁到化工园区,其余10家化工企业关闭 |
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
19800 |
2011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2 |
重点企业污水提标改造工程 |
连云港结晶海洋生化有限公司3000t/a海藻粉末及废水综合治理 |
实施海藻酸钠酸性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回收海藻酸钠粉末,部分平筛网冲洗水、露醇车间蒸发冷凝水回收利用 |
年削减COD 185.6吨 |
1200 |
2010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连云港益海粮油公司污水深度处理工程 |
建设年排26.4万吨废水深度处理工程 |
保护近岸海域海水水质 |
3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江苏金茂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废水提标工程 |
2万吨/日处理好氧、糟液分离、沼气、节能环保设施 |
年削减COD180吨 |
600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连云港隆源海藻有限公司废水提标工程 |
年削减COD102吨 |
106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江苏新海石化中水回用 |
日回用中水1000吨 |
200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
江苏金马油脂科技有限发展公司、金铃纸业有限公司、江苏永林油脂有限公司、建湖县文中毛纺有限公司、江苏新业化工公司等17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 |
年消减COD 1500吨 |
18200 |
2012 |
亭湖区、建湖县、东台市、阜宁县、射阳县、滨海县、大丰市、盐都区人民政府 |
||
3 |
重点企业中水回工程 |
江苏飞驰股份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 |
江苏飞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中水回用工程 |
日回用中水300吨 |
900 |
2010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建湖县废纸造纸企业中水回用工程 |
建湖县风程纸业有限公司、金龙发纸业有限公司废纸造纸中水回用工程 |
日回用中水6000吨,回用率95%以上 |
1600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江苏华泰纸业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 |
江苏华泰纸业有限公司建设中水回用工程 |
日回用中水9000吨 |
2100 |
2010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
江苏双鹤集团建成重点企业中水回用示范工程 |
江苏双鹤集团建成重点企业中水回用示范工程 |
实现中水回用率≥50% |
12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江苏联发集团中水回用工程 |
江苏联发集团中水回用工程 |
日回用中水0.5万吨 |
4000 |
2012 |
海安县人民政府 |
||
南通欣源水处理有限公司废水回用工程 |
南通欣源水处理有限公司废水回用工程(主要为印染废水),回用8000吨/日 |
日回用废水0.8万吨 |
800 |
2011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通州印染企业废水回用工程 |
通州区重点印染企业废水日回用1万吨 |
日回用废水1万吨 |
1500 |
2012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4 |
重点企业废气治理工程 |
台玻(东海)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生产线煤改气环保工程 |
对公司浮法玻璃生产线实施煤改气 |
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00吨 |
6000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东海县湛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过程副产氯化氢废气综合利用工程 |
拟配套建设年产10万吨/年氯磺酸生产线一条,利用副产氯化氢(与三氧化硫,直接生产氯磺酸 |
年削减氯化氢排放量1.15万吨 |
1100 |
2010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
连云港中石化碱厂锅炉除尘脱硫设施改造工程 |
新上4个布袋除尘装置和新上2台脱硫塔 |
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00吨以上 |
9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华鸥实业有限公司玻璃窑炉技术改造工程 |
淘汰燃煤窑炉,改用电錇制炉 |
年削减SO2300吨 |
1100 |
2010 |
盐都区人民政府 |
||
盐城市瑞源加热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铸造车间技术改造工程 |
新建高精度数控机械加工项目 |
年削减SO2300吨 |
1500 |
2010 |
盐都区人民政府 |
||
建湖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废气治理工程 |
新上4条废气治理装置系统,对无组织废气和工序场所进行改造 |
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
4173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江苏飞驰股份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除尘工程 |
新建3套锅炉脱硫工程 |
年削减SO2310吨 |
500 |
2015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
海门大千热电公司150吨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
建设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
年削减二氧化硫250吨 |
1000 |
2012 |
海门市人民政府 |
||
5 |
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
连云港市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
每年对不少于5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
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
1000 |
2012 |
连云港市及四县人民政府 |
盐城市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
每年对不少于7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
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
3500 |
2012 |
盐城市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 |
||
6 |
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创建 |
大丰低碳经济示范产业园建设工程 |
按照低碳经济示范产业园创建标准,建设大丰沿海风、光发电场 |
达到低碳经济示范产业园标准 |
200000 |
2012 |
大丰市人民政府 |
亭湖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工程 |
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 |
达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
60000 |
2012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
建湖县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工程 |
建湖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 |
达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
80000 |
2012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工程 |
滨海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 |
达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
500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亭湖区、大丰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
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 |
达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标准 |
100000 |
2012 |
大丰市、亭湖区人民政府 |
||
六、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
1 |
城市内河整治工程 |
连云港市区玉带河、龙尾河(玉带河以南段)综合整治工程 |
入河污水截流及泵站建设,开展8公里河道清淤及沿岸绿化建设 |
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6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灌云县小鸭河、三里沟综合整治工程 |
入河污水截流及泵站建设,开展小鸭河2.8公里、三里沟3.8公里河道清淤及沿岸绿化建设 |
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80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赣榆县青口河、沙旺河、朱稽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
入河污水截流,清淤整治、污水管网建设 |
改善城市内河环境 |
26000 |
2012 |
赣榆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区油坊沟综合整治工程 |
开展河道整治、截污工程、景观工程、环卫设施建设工程、拆迁工程 |
消除城市黑臭河流,改善城市景观 |
25000 |
2010 |
盐城市人民政府 |
||
东台市老串场河整治工程 |
整治东台老串场河(实小至望海桥段),疏浚畅通水系,清除水中杂物,河坡生态修复,封闭沿河排污口 |
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
10000 |
2012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建湖县城市内河清水工程 |
县城12条内河河道全面整治,截污控源,河坡生态修复 |
消除城市黑臭河流,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4500 |
2012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妇女河综合整治工程 |
疏浚畅通水系,清除水中杂物,封闭沿河排污口 |
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
50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区城市河道清水工程 |
推进市区生活污水截流、工业截污控源、提升生活污水处理率、畅流水系、生态活水、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 |
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40000 |
2011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通州区水环境整治工程 |
通州金沙镇5条河,约1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
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3000 |
2011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启东城市黑臭内河综合整治工程 |
启东市城区2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
改善城市内河水环境 |
20000 |
2011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
1 |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程 |
*连云港农村改厕工程 |
赣榆县农村每年2.2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东海县农村每年2.2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灌云县农村每年2.4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灌南县农村每年1.6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新浦区农村每年0.3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海州区农村每年0.3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48480 |
2012 |
江苏省卫生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盐城市重要道路沿线垃圾乱放点和残墙断壁清除及猪圈、厕所、草堆整治工程 |
盐城市国省道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垃圾乱放点和残墙断壁清除及猪圈、厕所、草堆进行整治 |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
13200 |
2012 |
滨海县、亭湖区、响水县、射阳县、建湖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农村改厕工程 |
东台市农村每年1.6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大丰市农村每年1.4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盐都区农村每年1.4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亭湖区农村每年1.2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阜宁县农村每年0.8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滨海县农村每年0.7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响水县农村每年1.0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建湖县农村每年1.2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射阳县农村每年2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71680 |
2012 |
江苏省卫生厅、盐城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市农村小型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工程 |
如皋市和启东市分别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60座和50座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6000 |
2012 |
如皋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农村改厕工程 |
海安县农村每年2.5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如皋市农村每年5.75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如东县农村每年3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通州市农村每年2.5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海门市农村每年4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启东县农村每年3.05万户无害化户厕改造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136320 |
2012 |
江苏省卫生厅、南通市人民政府 |
||
2 |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灌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
采用粉碎、压模等处理工艺,建设年产6万立方米高强度、环保均质板生产线 |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 |
14865 |
2012 |
灌南县人民政府 |
灌云县有机无机混合肥推广应用 |
建设一座年产10万吨有机无机混合肥厂,建立生产性试验示范基地10万亩。 |
每亩减少20公斤无机肥施用量,每年可节省无机氮肥约2万吨 |
32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
盐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
建设高强度、环保均质板生产线、秸秆发电厂,制作有机肥、颗粒燃料等 |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
40000 |
2012 |
盐城市所辖县(市、区)政府、盐城开发区管委会 |
||
建湖县新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
在颜单镇任杨村建设新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全村820户使用新型沼气池 |
农村废弃物得到最大利用 |
700 |
2010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秸秆发电工程 |
通州区建设2×15MW秸秆发电工程,年消耗作物秸秆19万吨 |
22000 |
2010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 |
对农民购置秸秆还田机具给与补贴 |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占总面积的35%以上 |
20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3 |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
灌云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
合理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建设10座有机肥厂和沼气设施 |
改善养殖集中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
2000 |
2012 |
灌云县人民政府 |
东台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 |
唐洋、许河、四灶、新街、三仓、富东等镇新建有机肥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 |
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
8000 |
2012 |
东台市人民政府 |
||
建湖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工程 |
众鑫牧业、弘宇生态、方圆禽业等九家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6座,沼气发电机组3台套,实施循环经济复合种养模式 |
养殖废弃物得到利用,减少养殖污染 |
18500 |
2012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
滨海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项目 |
八巨镇、樊集乡、蔡桥镇、正红镇等乡镇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制造有机肥和沼气设施 |
改善养殖集中区的生态环境 |
18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畜禽生态养殖工程 |
全市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利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 |
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99% |
10000 |
2012 |
南通市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
4 |
生态农业建设 |
建湖县高效复合生态园建设 |
创建5000亩高效复合生态园,发展花卉苗木设施、果、蔬、特种经济作物,配套有机肥加工厂一座、珍稀动物及优质粮基地、大型沼气池6个,使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循环经济,使生物多样化 |
创建高效复合生态典型 |
10000 |
2012 |
建湖县人民政府 |
南通市高效渔业规模化养殖工程 |
实施以紫菜、文蛤为主体的高效规模养殖面积 |
高效规模养殖面积达到占全市规划养殖面积的55% |
80000 |
2010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通州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工程 |
实施东社景瑞、兴东绿野农业园生态示范工程 |
2个农业园绿色农产品达100% |
15000 |
2012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启东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工程 |
每年新增立体种植5万亩、设施栽培2.5万亩、间种套种3万亩 |
4500 |
2012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八、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
1 |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工程 |
*连云港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工程 |
增强突发性辐射事件应急监测能力、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辐射源远程安全监控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提高核与辐射监控能力,预防突发性核与辐射事故发生 |
100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盐城市亭湖区、东台市成立核与辐射监管工程 |
成立监管机构,建设2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哨,添置仪器设备、增加技术人员、建设业务用房 |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
1000 |
2012 |
亭湖区、东台市人民政府 |
||
2 |
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 |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体系建设工程 |
加强省、沿海三市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中心建设,开展沿海重点县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建设 |
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 |
24000 |
2012 |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分中心及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
建设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分中心,加强实验室装备能力配置,增加人员编制,建设3~5个近岸海域环境自动监测子站,建设3个海洋生态定位观测站,并建设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
建成江苏省海洋监测管理中心与技术中心,提升省级海洋环境监测与监管能力,为沿海开发提供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核心技术支撑 |
11200 |
2012 |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
||
*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程 |
建设通榆河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蟒蛇河盐城市区饮用水源地、 15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 |
为饮用水源安全提供环保技术支撑 |
5220 |
2012 |
盐城市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 |
||
盐城市水质自动监控中心建设工程 |
配置仪器设备、铺设光纤电缆、建设业务用房 |
对盐城市各县(市、区)水质进行监控 |
600 |
2012 |
盐城市人民政府 |
||
*连云港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
在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及四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建设7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860 |
2012 |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
落实监测人员编制,建设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楼,添置、更新监测装备,提升环境应急、海洋生态环境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完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新建东区、狼山、通州船舶工业区等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加快监测人才培养 |
建成全市环境监测管理中心、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应急中心;全市核与辐射监控中心和海洋生态监测中心;国家和省级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培训基地;环境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南通市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与水平 |
7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
建设如皋长青沙区、如皋如海运河十里墩、通州九圩港平潮水厂3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 |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
550 |
2012 |
如皋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
||
南通市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
建设如东县九圩港、拼茶运河、如泰运河、洋口化工园区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
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 |
600 |
2010 |
如东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入海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程 |
启东市在蒿枝港、南引河、协兴河建设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
加强入海河口水环境质量监测 |
150 |
2012 |
启东市人民政府 |
||
南通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 |
完成南通市区和启东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 |
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 |
2000 |
2012 |
南通市、启东市人民政府 |
||
3 |
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
连云港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环境监控能力建设 |
建设污染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环境监测、应急设备、环境监察、环境宣教、环境信息等环境监控现代化系统建设 |
全面提高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监控能力 |
20000 |
2012 |
连云港市、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县人民政府 |
盐城市亭湖区环境应急监管中心建设工程 |
建设环境应急监管中心,添置仪器设备和车辆、增加技术人员、扩建(新建)业务用房 |
加强应急监管能力 |
2000 |
2011 |
亭湖区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
如皋市、海安县、启东市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
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
1100 |
2012 |
如皋市、海安县、启东市人民政府 |
||
4 |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东海县环境监测、监察中心建设 |
环境监测、监察中心建设,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
2870 |
2012 |
东海县人民政府 |
滨海县环境监测中心大楼建设工程 |
环境监测中心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 |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
1500 |
2012 |
滨海县人民政府 |
||
南通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工程 |
南通市区、通州区、如皋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包括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软件开发,环境应急指挥暨污染源监控系统和污染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
加快环境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
182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
5 |
环境宣传教育设施建设 |
南通环保博物苑建设工程 |
建成国内首家环保专题博物苑 |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
5000 |
2012 |
南通市人民政府 |
注:*表示重点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