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首页 规划
索引号: 14252372/2022-00032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报告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发文日期: 2022-01-24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市发展改革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的情况报告
内容概览:
时效:

关于市发展改革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的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9-01 18:50

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发改委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核心战略,科学有序编规划、建项目、育产业、出政策、推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战略为先,精心描绘发展蓝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研究起草任务分工,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推进全市110个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为水资源利用等67个专项规划出具衔接意见,完成服务业发展等22个专项规划编制。二是紧抓战略机遇。中哈物流基地进出场集装箱、上合物流园物流量、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换装量全部实现正增长,成功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研讨会。完成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评估,全市9个项目和1个重大事项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三个重大清单”。及时调整思路,迅速沟通对接,提前谋划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工作。三是稳定经济运行。做好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强化煤电油气等能源要素供应保障和应急处置。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以项目为支撑,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提升难题破解合力,组织73个项目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季度“流动红旗”评选机制。14个省重大项目投资额、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前列。二是以投资为动力,持续补齐短板弱项。34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我市重点关注的干支线铁路项目全部纳入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连宿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手续获国家、省发改委批复,30万吨级航道二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强化督查考核。建立项目评估验收专家库,先后完成新坝粮油管理所粮食产后体系等多个项目验收,完成大花果山景区渔湾游客中心等14个项目督导检查。细化分解2021年度省考指标,制定县区板块高质量发展考核实施方案,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坚持产业为要,助推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成果中期评估,推动连云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完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年度任务。编制《连云港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指导东海县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二是全神贯注培育强优企业。研究制定新一轮重点企业培育计划,继续实施市领导挂钩工作机制,排查解决问题事项50个,全市36家强优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超30%。三是全心全意推动产业发展。持续保持打击“地条钢”高压态势,推动全市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批石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卫星石化项目一阶段建成投产,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实现部分试生产,石化行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超55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039亿元、增长34%,增幅位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连云港港获批“十四五”国家首批港口型物流枢纽,15个项目获省级专项服务业资金。

(四)坚持精准施策,有效厚植发展优势。一是增加向上争取协同力。深入调研向上争取事项推进存在困难问题,定期对49个具体事项开展跟踪督办。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将支持连云港发展的17项任务落实到13家省级部门。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力。积极赴省进京,推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能耗指标获得国家全额单列,《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修编)》获省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成功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6.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专项资金超6.2亿元。三是提升政策制定引导力。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管理和引导重点产业发展。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初探》等一批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五)坚持创新为核,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一是落地落实改革任务。加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指导,连岛海滨风情小镇获省考核“优秀”等次,6家行业协会完成脱钩注销。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服务“不见面”,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0.5%。二是做优做强营商环境。印发《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年版),实施月度监测督办机制,开展营商环境推进情况暗访督查。公共信用信息覆盖部门实现翻番,为170家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培训,为1200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培训,成功举办“诚信汇聚力量”颁奖典礼。三是引导绿色发展。编制《美丽连云港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分类处置“两高”项目。长江经济带国家、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加快推动灌南县、赣榆区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田湾核电站6号机组提前投产发电,7、8号机组顺利开工建设。

(六)坚持民生为本,守紧兜底保障防线。一是民生实事落实有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动态督查推进,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50件民生实事包含的320项民生服务事项和330个工程项目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二是稳价基础扎实有力。严格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积极做好猪肉等主副食品稳价保供,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实现物价总水平预期调控目标。三是粮食物资保障有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步提升粮食“五代”服务能力,全市粮油加工总产值超80亿元。建立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数据库和应急物资专家库,储备医疗物资达到疫情以来日最高消耗量的10倍以上。四是安全生产有序有力。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赴企业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宣讲。全年开展督查检查超40次,对发现的175个问题隐患限期整改,实现长输油气管道、电力、粮食仓储领域安全生产全年“零事故”。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市发改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核心战略,聚焦主责主业,以实干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积极融入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标杆示范项目建设,深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筹备召开以“中欧班列”为主题的论坛活动。牵头抓好国家和省披露相关问题整改,制定具体整改落实方案,确保全部按期验收销号。抓实抓好国家、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推动重要规划落地落实。充分把握好南北共建政策调整有利契机,务实推动共建园区建设。

(二)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倾力服务好强优企业,制定问题帮办工作流程和督查考核制度,鼓励强优企业新建项目、扩大投资。营造“双创”良好氛围,争取年内创成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个。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落实,加快卫星、中化等在建石化项目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严格控制违规产能和违规设备,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物流、旅游、商贸等支柱性服务业。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季度流动红旗”评比,组织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加大机制创新、项目提速、因素破解攻坚力度,推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投产达效,稳步推进市级重点项目,争取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目标。推动落实《连云港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提升政府投资效益。积极协调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堵点,持续扩大民间有效投资。

(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组织协调推进作用,实施月度监测督办机制,加强问题跟踪督办。发挥特邀监督员作用,健全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制度,及时通报曝光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简化融合投资项目报批手续,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做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相关工作。建设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三期项目,构建与省互通的一体化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开展供电线路私拉乱接小区整治,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风险防控,加大粮食仓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五)积极助力绿色发展。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包括交通、工业、能源等重点领域的1+N达峰方案及保障方案。加强“两高”项目监管,开展节能审查“回头看”等相关工作。严格落实“美丽连云港”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美丽连云港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连云港样板”。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提升快递包装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利用效能,推进大宗固废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赣榆区、灌南县整县(区)光伏试点工作,争取赣榆LNG项目取得核准批复,国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年内开工。加快田湾核电7、8号机组项目建设,推进田湾核电站与连云港融合发展。

(六)积极推动民生改善。科学编排民生实事,推进突出民生问题解决,确保完成50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印发《连云港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力争连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式获批。进一步提升价格调控合力,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省控线内,实行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深入贯彻落实清费降本减负政策,完善新建商品房价格备案政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健全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收购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