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首页 规划
索引号: 14252372/2010-00141 信息分类: 其他 /决议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发文日期: 2010-07-24
文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览: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时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7-24 00:00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上半年,我委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等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后发先至、推进沿海开发作出了新贡献。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深化谋划下半年工作思路,对于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年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增长15.9%;财政总收入165.3亿元,增长4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1.7亿元,增长3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4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亿元,增长1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7%、15.9%。我委围绕高扬创新大旗,推动全面跨越的年度工作主题,主要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沿海开发良好开局,扩大投资效果明显。筹备成立市沿海办,组织开展沿海开发一周年系列活动,牵头落实行动方案、六六六工程,积极争取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保税港区等重大政策,沿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力布局拓展优化。沿海开发加快推进带动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4亿元,增长21.5%。17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1.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5%,1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2.9%。全市176个项目进入中央新增投资盘子,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0961万元、省预算内投资36400万元。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加快,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纳入中国石化十二五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30万吨原油码头、32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田湾核电站 5、6号机组项目和新海发电公司超超临界机组上报国家核准。各项改革工作统筹推进。下发2010年全市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重点改革进展顺利。金融领域创新步伐加快,新海连公司15亿元企业债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省内率先组建总规模达50亿元的中科黄海股权投资基金,港口集团发行13.5亿元企业债券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三新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制订下发能源和电网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年实施方案,加快发展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1-6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26.1亿元,增长43.4%。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5%、32.4%和35.4%。市开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创新药物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省特色产业基地。振兴物流中心、苏宁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等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节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四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序时推进,各项发展改革工作统筹开展。制订下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连云港市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研究》等通过专家评审,《连云港市商务中心建设研究》等重大调研课题形成中间成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形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对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较大调整,将政府工作报告分解项目全面纳入考核,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加大分值、提高权重,把应税销售收入、品牌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协调核电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力。经济动员工作有序推进。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正式上报。经济协作领域拓宽,组团参加第十四届西洽会和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成为长三角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对口支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工作启动。

  上半年我委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超前谋划深层次、战略性问题还不够,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路子不够宽,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做好下半年工作,事关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深入谋划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一方面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克难求进。要做到六个坚持,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坚持沿海开发和 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强化政策研究争取,加大组织实施力度,以港口、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进为重点,大力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 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确保十二五规划与沿海开发、长三角发展等规划内容、指标有效衔接,争取大型石化基地、徐连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或专项规划。

  二是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以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为取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新型装备、新型海洋、新型临港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业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性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年内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三新产业产值均超过1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时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通过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以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升、结构优化。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互动发展、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坚持扩大有效投入和不断刺激消费相统筹。抢抓沿海开发和扩大内需机遇,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结构调整等领域。提高产业投资和社会投资比例,努力扩大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全年完成1300亿元、力争1400亿元的投资目标。跟踪落实31个央企合作项目、沿海开发签约项目。建立市领导挂帅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加快推进30万吨原油码头、炼化一体化基地、原油储备基地、原油管道建设、钢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落实国家、省扩大消费各项政策措施,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以涉及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四是坚持深化推进改革和改善保障民生相促进。抓好全市改革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及宏观指导,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农村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中取得新突破,为沿海开发增添新动力。出台加快创业投资发展意见,争取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扎实推进设立沿海产业发展基金、筹建服务江苏沿海开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在连设立分支机构等工作。把改革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扩大多元化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社会发展评估,扎实做好教育公平、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各项社会事业工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五是坚持加强指导服务和当好参谋助手相统一。加大牵头力度,确保牵头工作指导到位、协调到位、服务到位。完善五办合一检查体系、加强目标运行的检查协调力度。抢抓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机遇,精心组织开好第五届苏北投资洽谈会,把省有关部门支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提升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层次水平。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做好核电协调、重点项目稽察等重点工作。主动服务企业发展,积极推进板桥工业园铜冶炼、PTA、PX、珠江钢管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强调研工作,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不断修改完善十二五基本思路,深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开发等有关课题和专项规划的研究,在全委营造重视调研和成果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经济分析的质量和水平,保障生产要素供给,积极服务领导决策。

  六是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相一致。新形势、新任务对发改委的人员素质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半年将按照三定方案要求,结合干部队伍实际,组织实施人事调整和干部轮岗交流,整合内部人力资源,优化干部年龄知识结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锻炼干部,组织开展市管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网上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开动脑筋,提升执行力、增强战斗力,锤炼一支适应沿海开发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广阔胸襟、开放视野和全局观念的发展改革干部队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高度重视加强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和软环境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和问责追究,塑造风清气正、干净做事、廉政从政的良好风气。